-科舉,在曆朝曆代都是頭等的大事。
不誇張的說,科舉是與一個國家的國運緊密相連的。
朱元璋對科舉自然也非常重視,往年的科舉全都是由太子朱標負責,直到今年才讓朱雄英負責。
殿試,是科舉的最後一關。
能進入到這殿試中的文人,無一不是才華橫溢。
這些人能從萬千考生中殺出來,智商絕對是在整個大明都是名列前茅。
朱元璋讓朱雄英全權負責此次科舉,意圖也非常明顯,那便是為太孫網羅人才。
幾乎全天下的人才都要來參加科舉,若是朱雄英能碰上幾個看的順眼的,便可拉到自己班底。
科舉絕決定著數千人的命運,同樣也決定著大明未來的走向。
要想對大明風俗進行根本性質的改革,科舉考試就是其中的關鍵。
明朝初年,便有南北榜事件。
大明由於北方發展較為落後,人才自然不如南方湧現的多,所以往年科舉考試都是南方才子上榜的多,而北方幾乎要足足低上南方一倍。
洪武三十年時,甚至出現了榜上學子全是南方人的現象。
如今由朱雄英來負責科舉,南北之分自然會被他扼殺在搖籃裡。
朱雄英思來想去,決定執行南北分開取士。
不過朱雄英現在還沒有開辦武舉的打算。
武舉這種方式,最早的時候始於先秦。
建立軍校,培養軍事人才,始於唐宋。
至武則天時,才增加了武舉。
宋代時就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武舉製度,甚至還出現了大批人專門學武考武舉的現象。
武舉考覈的原則也非常簡單,以策定去留,弓馬決高下。
元朝時不許漢人習武,直到元朝滅亡都沒有開設過武舉,這其中與漢人在元時地位低下有密切關係。
大明剛剛建立的第一年,朱元璋就廣開科舉,誠召天下有才人,中間的幾次考試朱元璋都親自到場,觀看考生們騎射。
朱元璋崇尚文武皆備,想通過科舉選出文武雙全的人才。
但之後幾年的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才都不儘如意,朱元璋便直接下令廢除了科舉。
底下官員曾數次上奏重開科舉,但朱元璋重來不以為意。
他認為科舉選出來的人才全都是徒有其表,根本見不得真章。
直到洪武十七年,由於朱元璋大開殺戒,底下官員都被殺了個七七八八,中間的缺口非常大,朱元璋沒有辦法,這才下令重啟科舉。
隻不過從這以後,再無武舉,隻單單的留下了文舉。
之後幾年,也有官員上奏重開武舉,但也被朱元璋一一拒絕。
朱元璋不開武舉的理由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他看不上這些所謂的武舉人。
一輩子金戈鐵馬,殺敵無數的朱元璋看到那些通過選舉上來的武舉人實在是難以忍受,軍隊中隨便挑出來個軍士都比這些所謂的武舉人強。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