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最重要的是選拔人才,並不是為了刻意刁難學子。”
“傳本宮的旨令,為所有學子準備餐食,一餐都不得短缺。”
朱雄英說完便離開了貢院。
……
朱雄英在貢院時所頒佈的新法則,第二日就被刊登在了大明民報之上。
太孫殿下的仁慈之名,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百姓紛紛拍手叫好,就算是不參加科舉的百姓也不由得對朱雄英生起了幾分敬意。
朱雄英僅用兩個舉動,就拉進了他和全國讀書人的距離。
“早就聽說太孫殿下英明,現在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太孫殿下如此仁義,這麼重視讀書人,大明的未來不用愁了!”
“我要親自為太孫殿下做詩一首!”
最近幾日,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在為太孫殿下寫頌。
辭藻之堆砌,語言之華麗,就連朱元璋看了都不由得心生讚歎。
“這些文人怎麼就沒有這樣子誇過咱呢?”
“大孫這招還真是高明,我先前還害怕這讀書人全都不待見大孫呢,現在看來真是咱多慮了。”
朱元璋笑著說道。
謠言案真是給朱元璋整怕了,哪怕是當今皇帝也忌憚這些流言蜚語。
雖說應天府內已經很少有人提及當初那些謠言,但在大明其他各地,謠言依舊傳的非常廣泛。
即便是官府明令禁止,但仍然抵不住有心人刻意傳播。
最喜歡這些謠言的人是誰?
是讀書人。
自古以來,讀書人對皇家的醜聞就非常感興趣。
往往聽到隻言片語之後,就會在各地大肆宣傳。
這些讀書人大多都是多次科舉落榜之人,用這些謠言來泄憤。
“皇爺爺過獎了,孫兒隻是覺得這些規矩太過離譜,這才下令叫手下人取消。”
“這些讀書人,大多都寒窗苦讀了數十年,身體本就虛弱,再加上考場這嚴苛的規矩,隻怕會讓許多學子白白喪命。”
“孫兒隻是希望這些學子能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讓科舉篩選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朱雄英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就是他內心深處的想法。
朱雄英心中清楚,大明現在人才十分短缺。
之前大明設立舉薦的做官方式,讓官場上塞滿了很多並無任何真才實學之人。
這也就導致了朋黨橫行,貪汙成性。
一直到大明後期,甚至是隻要認字加上孝順,就能順利的通過舉薦方式做官,科舉這種選拔方式反倒在他人眼裡成了旁門左道。
這豈不是荒唐?
現在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在取消舉薦製度的情況下大量引入人才。
朱雄英便是這麼做的。
不管是創立學堂,還是改善科舉製度,都是為了這一目標而努力。
大明的官場氛圍急切的需要年輕人來整改,不能讓這些不正之風常年在官場上流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