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仁聖帝薨
//
章節內容不對?章節不完整?章節目錄(內容)重複?章節空白?請嘗試進行“換源”。如果換源後繼續錯誤或者沒有新的源,請反饋給我們進行修復。



-

二十年前,燕雲之地的百姓隻知道有石家,不知道有皇帝,平洲、雲州、幽州駐紮了十幾萬兵馬,而且這些兵馬都是兵強馬壯,戰鬥意誌旺盛的強兵,而不是趙國公治下那種虛報吃空餉的懶散軍隊。

石敢忠勇無雙,天下無人不知,而且還立下誓言,要踏平整個北境,讓邊境再無外族的侵擾,因為有他坐鎮邊境,雖然大夏與北夷、北遼還戰爭頻繁,當兩方也是能打得有來有回,大夏不再是隻能被蠻夷欺辱的國家。

那時候的石敢說是整個大夏朝的英雄也不為過。

可是仁聖帝不想打仗了,雖說給北夷和北遼納貢有損國家的威嚴,會被認為是屈辱之事,但是仁聖帝算過賬,納貢遠比打仗劃算。朝廷再這麼與北夷和北遼耗下去,根本就支撐不住,百姓的賦稅早就被盤剝到了極致,最好的辦法就是偃旗息鼓,對北夷和北遼求和,花些銀子,讓邊境不出大事便好。

至於燕雲的百姓會被蠻族侵擾,甚至偶爾會被屠殺,仁聖帝也不是不知道,隻是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放任。若是犧牲燕雲邊境三洲的百姓,就能換來整個大夏的安穩,仁聖帝是願意的。

但石敢不願意,他一腔熱血,一定要踏平北境,他認為隻有打得蠻夷不敢來犯,隻有打得整個北境都是大夏的領土,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長遠的安穩……

可仁聖是個獨斷專權的皇帝,而且政治手段狠辣,既然決定要選擇納貢換取邊境戰士的安寧,就一定要不擇手段的貫徹到底。

君臣為此爭執不休,石敢一腔忠心和熱血,不肯退讓。沒有石敢的支援,仁聖帝若是強行推行給兩夷納貢之事,一定會引起朝臣的反對,搞不好還會被罵成亡國之君,這樣的事情,仁聖帝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石家雖然沒有謀反之心,石敢的忠臣雖然也毋庸置疑,但是石家當時儼然已經有了和朝廷叫板的權利,仁聖帝發現,隻要石敢不願意接受納貢的國策,不願意削弱燕雲十州的軍力,仁聖帝發現自己竟然拿這個耿直的石敢一點辦法都沒有。

仁聖帝不能允許邊境趴著一隻能咬死自己的老虎,即便這隻老虎是他自己養的。

所以石家必須覆滅。

當時仁聖帝即位不久,還沒有完全收攏手中的權利,一邊是先皇留下的顧命大臣不肯放權,一邊是太後的外戚勢力虎視眈眈,仁聖帝便決定,藉此機會,徹底收攏王朝的控製權。

所以,明明知道是鄭家陷害,仁聖帝還是決定以謀反之罪定石敢的罪,石敢將軍及其門中男丁悉數斬決,女眷則被流放。緊接著,仁聖帝又以此案作為理由,利用錦衣衛和東廠,將所有反對自己的勢力都一網打儘,其中就包括了太後的外戚勢力岑家,岑家因為與石家有姻親關係,也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牽連。而朝堂的勢力,也因為仁聖帝重用連天意,給了錦衣衛極大的權利,而平衡住了三位顧命大臣的勢力,在接下來幾年裡,這三位大臣便先後告老還鄉,仁聖帝又扶持了宰相製衡宦官的權利,又引入清流來監督權臣,至此,即位五年後,仁聖帝便將整個王朝的權利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猜你喜歡
不敗戰神秦惜
0 人在追
五年前,為了能讓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辭而别。五年後,他攜一身驚天本領,榮耀而歸,隻是歸來之時,竟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女兒。
我見眾生
0 人在追
從墳墓裡爬出來的人,失去了過往的記憶,遊離在塵世間,面對陌生的世界,徐徐找回昔日的記憶。 她揹負著詛咒,不被世人所銘記,見塵世生死變幻,與一位又一位相識、相交,漫漫長生路,似乎也不再孤單。 可走到最後,卻發現,身邊的人一個個遠離,她終逃不過一個人的詛咒。 當災難再一次降臨,面臨與三千年前相同的選擇的時候,是否會選擇不同的道路? 願以我身還世間清寧。
逾期童話
0 人在追
sortname
禁獄狂龍
0 人在追
sortname
我家王爺我罩了
0 人在追
二房三房的孩子紛紛指責著大房的人,老夫人袖手旁觀,偏心到了咯吱窩。本來就精神不太好的宋大娘子差點被氣暈,要不是揹著宋九淵……...
一朝穿書,我帶全家擺脫悲慘命運精選柳之恒
第254章 仁聖帝薨
上一章
下一頁
目录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閲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