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周子徽在將計就計,他跟六皇子當然沒有什麼乾係,跟李暢更是面兒都沒見過,不過他卻並不介意讓太子誤會自己跟六皇子或者李暢有什麼緊密牽扯。
利用太子順順利利從鄧子鴻手裡拿到另外半本賬冊算什麼?他要更進一步,將所有的黑鍋都甩到六皇子的身上,進而挑起太子的怒火,讓太子直接對上如今初出茅廬的六皇子,這雙方能同歸於儘自是再好不過,就算不能,也必然相互損耗慘重不是?自然這樣對大皇子上位再有利不過。
周子徽這是在以自己為餌,要激得太子跟六皇子相鬥呢。
在周子徽看來,這一招借刀殺人,除了自己冒點兒風險之外,簡直再輕鬆不過,不用封予山一兵一卒,就能最大限度地收割好處,沒有不去一試的道理。
若是換做從前,他肯定會事先跟四皇子稟報自己的計策,因為他知道,四皇子一定會對他的這一計策如獲至寶,二話不說就會答應,但是如今……
主子變成了封予山,周子徽卻是遲疑了,封予山的性情秉性,跟四皇子截然不同,四皇子面兒瞧著是溫良恭順的謙謙君子,可實則卻是個野心勃勃的,隻要能達成目標,四皇子是不會介意什麼陰謀陽謀的,事實上,四皇子更喜歡陰謀,這其實跟周子徽非常合拍,隻要能達成目標,就不必在意用什麼方式方法,隻要結果達到了,那就是了,至於走過的路……
諸子奪嫡、暗潮湧動,這本就不可能是一條乾乾淨淨的路,那還用得著在意自己腳下走的是什麼路、有沒有沾上汙泥血水嗎?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跳進這潭汙水,那就不能在意什麼禮義廉恥,沒得惹人恥笑。
至於禮義廉恥,那是成功者、上位者的,屆時他大可以高高在上、堂而皇之地用禮義廉恥來標榜自己,來教育臣民。
周子徽一直覺得這樣沒錯,幕僚的作用不就是一門心思、想方設法將主上推上高位嗎?直到投在了封予山門下,他接觸到封予山,雖然次數有限,但是封予山給他的感覺,跟四皇子……或者說是所有皇子都極不相同。
可能是受早年軍旅生涯的影響,也可能是大皇子生而不同,周子徽隱隱約約地覺得封予山對他的心思手段未必全然接受,就比方說,他的這一手借刀殺人,他直覺一旦稟報了封予山,封予山絕對不會同意,所以他就嚥下了。
不過,他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悄默聲兒、自作主張開始了行動。
或許封予山以後會知道,或許封予山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是這是他眼下一定要做的,也是他一定要抓住的大好機會。
他要為封予山開道,要竭儘全力地將封予山推上那個至尊之位。
這是他一直以來、為之奮鬥不止的誌向,親手輔佐一位明君上位,名留青史。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