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四,同樣是一個正午,由昌平至晉州的官道上,首輔劉宇亮領著三千關寧鐵騎並五千京營人馬浩浩蕩蕩地行進。
雖然眼下清軍四處攻城略地,但劉宇亮畢竟是正一品大員,出行該有的排場與規模還是要有的。
前面是兩個手持馬鞭的騎馬家仆,二人全身上下一片紅色,寓意鴻運當頭、旗開得勝。
緊接著便是四對手持對旗、對鑼、對牌、對扇的家仆,對旗負責開道,旗呈三角,上繡仙鶴,對應劉宇亮的正一品官階。
對牌被漆成大紅色,上用鎏金字樣寫著“天兵所至”、“所向披靡”等;對扇足有兩米多高,光是扇把就有一米多長,扇子兩面還鑲有鏡子,遠遠看去閃閃發光。
劉宇亮慢悠悠地騎在匹駿馬上,由於嫌棄盔甲沉重悶熱,他並未著甲,仍舊穿著他那身正一品仙鶴官服,身後罩著一副紫色披風大氅,看著甚是華麗。
寧遠總兵官祖寬、京營總督李國楨以及各個副總兵、參將、遊擊也是陪伴其左右,周圍還有各人的家丁,可謂浩浩蕩蕩、排場十足。
祖寬穿一件齊腰罩甲,頭戴高缽式六瓣明鐵盔,避雷針似的盔管上有一面紅色角旗。
他所領的三千關寧鐵騎皆騎遼東駿馬,內穿藍布戎衣,外披圓領對襟布面鐵甲,甲葉外露出的布面都被漆成土黃色,頭戴高缽式紅纓水磨鐵盔,鐵葉護項、臂手護肩一應俱全。
他們或持三眼銃、五眼銃等,重十餘斤,有一人多高,上鑲鐵釘,臨陣時先於馬上放銃轟擊敵軍,再掄三眼銃近身搏殺,當做狼牙棒使;或持丈八長槍,弓袋中所插也不是中原明軍常用的短梢弓,而是持重有力、可透重甲的長梢大弓。
李國楨身為京營提督,衣甲更是華麗無比。外披紅絨絛穿方葉長身明甲,內著淺黃窄袖戎衣,騎一匹赤紅馬,頭戴三叉紅絨保暖韃帽。
其所領五千京營馬三步七,亦有弗朗機炮、一窩蜂、鳥銃等火器。與注重實用樸實的邊軍盔甲相比,京營士卒的盔甲色彩更為絢麗。或穿大紅棉甲,或穿青衣罩甲,盔頂上還有裝飾美扮的插翎羽毛。
近萬大軍昨日未時於昌平殺牛祭天出發,已在昌平附近晃悠了一日,一無所獲。
劉宇亮本就心煩,想起昨日朝堂自己主動請命之事,他恨不得抽自己幾巴掌,如今自己白拿了三萬銀兩捐餉以外,還要親自帶兵出征,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騎馬顛簸了一路,整個人猶如風中殘燭,疲憊不堪,面色更是陰沉得彷彿能滴下水來。
他對眾人抱怨道:“本官承蒙聖恩,與諸位統領大軍出征,如今竟寸功未立,豈不辜負聖上重托?”
他正說時,前面出現一夥逃難百姓,人數在百餘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個個蓬頭垢面,頭髮淩亂不堪,好似許久未曾梳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