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穿越到異世已經十三年了,在這十三年中,李毅三歲就能夠下地幫一些小忙,比如送水送飯等,五歲就跟著父母在田野裡耕作。
李毅祖上李峰本隨高王鎮懷朔,多次擊破柔然,又曾在百餘人圍攻高王的情況下,帶十餘騎衝入包圍解救王爺。可謂是戰功赫赫。然而柔然在經曆宋朝多次打擊以後不敢頻繁來戰,而且將部落遷移到更北邊的地方。如此不論是防守戰還是主動進攻戰一年都很難見一次。
於是乎,李峰沒有戰功收入隻能轉而從事農耕放牧來養活家人。加上李峰子嗣福緣過淺,生的幾個孩子在這苦寒之地多半夭折。隻留下了李毅祖父這一脈。而李毅祖父也隻有他父親這一個孩子,於是,李家是世代單傳,論實力,在李毅曾祖那一輩確實可謂是懷朔第一流。但隨著時間的往前,子嗣不興旺導致了李家在懷朔的功臣集L的地位直線下滑。到了李毅父親這一輩,基本與平民無異。
李峰單生子李勇,李勇單生子李延,李延稍微好些,生有一兒一女。雖然子嗣不興,但李峰的功勞可謂是一等一的高,賞賜定然很多,又怎會讓後代子孫無錢享用?這是因為李峰雖然戰功赫赫,但得到的賞賜皆分於手下士卒,而本人清正廉潔,不肯收受部下和通事的禮物。如此,其部下士卒各個效死力戰,但苦了後代,雖說不能像其它功臣一樣家族興旺,但也得留多點錢財當個小地主吧。幸好李峰深知田地的重要性,故而能夠給李毅留下這近百畝地。雖說在古代,百畝地可以稱得上一個小地主,但在懷朔這個地方不然,這百畝放到中原地區確實當個小地主剛剛好。但在懷朔,雖說靠近黃河,但地處偏北,土質也近乎像沒有開墾過的一樣。這百畝地,還不如中原人的五十畝。能夠養活一家四口已經是非常不易了。
正所謂,“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李家自先祖以來,一脈單傳,皆都謙遜待人,清儉持家。與鄰友之間和睦相處,相互扶持。而李毅自從能夠跟隨父母下地耕作以後。結合自身在現代所學所聞,加之在田地裡與父母和鄰居交流,很快就根據當下田地的情況對耕種,選種等環節進行改良實踐。李毅父母也非常開明,覺得行之有成功的可能性便允許用兩三畝地一試。就這樣,在幾年中李毅與父母和周圍鄰居對選種,養地,耕作的不斷改良後,大夥的收入都平均增加了兩成左右。(見過種田,但沒有實際參與過)
曾祖李峰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教導兒子讀書,並且一旦有閒錢便會求購書籍。李家雖說藏書不多,但曾祖讀書強調書籍的實用性,多購入一些奇巧雜書,李家就有很多關於工藝的書籍,其中不乏有與造紙、鹽鐵有關的書籍。更可貴的是,李峰將自已和他見過的戰役佈置以及有關兵器,軍陣,地形運用等等都記錄了下來,編成了一本書,供後人學習。曾祖真可謂是一代傳奇,將士模範,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正是因為他對於知識的看重,才讓他運用兵法知識,百戰百勝,並且教導後輩讀書,也將自已的心得經驗用書籍記錄下來,用自已的知識理解來幫助後世的人。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