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商品!
貨幣改革的表象是用銀子換銀幣,本質是用銀子買銀幣。
換個思路想的話,可以把貨幣改製理解為一筆生意。
大明朝廷是賣方,老百姓和士紳是買方。
在這筆生意裡,賣方擁有絕對的霸權。
但是
崇禎為了不破壞大好的局面,決定用商業手段把東西賣出去。
由於銀幣是有特殊屬性的商品,所以崇禎的方法不是強製百姓用銀子買。而是找托製造出銀幣搶手的假象,並傳出朝廷打算禁用銀子的訊息。
雙重攻勢下,普通老百姓慌了。
他們本以為沒人會主動拿銀子換銀幣,沒想到換的人不但多,還一個比一個有錢。
有的人出手就換幾百上千兩,直接把庫存換沒了,不給後面的人機會。
換不到銀幣的百姓開始恐慌,恐慌的情緒迅速傳了出去。
他們位卑權輕,鬥不過也不敢和朝廷作對,於是紛紛拿出家裡的銀子想第一時間換成大明圓寶。
陝西幣製改革的第四天,托的數量大幅度減少,百姓的數量大幅度增加。
不過
大明錢莊和寶源局還是沒有敞開了給百姓換,而是每天限製一定數額。
一是寶源局每天鑄造的銀幣數量有限。
二是崇禎有旨意:前期一定要製造出一幣難求的局面。
崇禎為什麼要這麼乾?
因為他要搞饑餓營銷!
想讓百姓們主動把銀子換成銀幣,隻製造恐慌情緒還不夠。
還要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
百姓最開始為什麼不願意換銀幣?
說白了他們認為商品價格高價值低,所以不換。
商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供需關係!
隻要製造出供小於需的局面,那麼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自然會升高。
商品價值提高,但是價格沒變。
在加上銀幣的特殊屬性,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貨幣改製的第十天,呂大器得到了一個好訊息。
“啟稟總督大人,西安百姓對大明圓寶趨之若鶩,紛紛要求官府增加每天的兌換數量。”一個差役跑進府衙大堂,向呂大器彙報。
“太好了!”呂大器高興地拍了下桌子,“本以為貨幣改製會是一場硬仗,沒想到竟然如此順利。”
“對了,”呂大器想起一個問題:“市面上的糧價有變化嗎?”
“有,糧食比往年便宜了一點,很多賣糧的百姓指名點姓要大明圓寶!”
“太好了!”呂大器高興地又拍了下桌子。
現在貨幣改製有了一個好開頭,如果能順利結束的話,他就能再往上走一走。
現在他已經是封疆大吏,再往上走的話最起碼是六部尚書。
大明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六部尚書不一能進內閣,但內閣閣臣都兼著尚書或者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差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點擊彈出菜單